案例展示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实践

一、企业介绍

天能控股集团是全球知名的绿色能源系统方案解决商,创始于1986年,发源于景色秀丽的湖州市长兴县的山岕里,经过30多年的创新发展,通过聚焦“制造+服务”、“实业+金融”、“平台+业务”、“产业+城市”、“园区+项目”、“产品+集成”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了一家以绿色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为核心业务,集新能源锂电池、智慧能源、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废旧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城市智能微电网和绿色智造产业园建设等多元化业务为一体的,在浙江、江苏、安徽、河南、贵州、山东、江西七省建设十六大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及全球,拥有超过100家国内外子公司,2万6千多名员工,年产值超1600亿的现代国际化大型实业集团。

一直以来,天能集团始终持续坚守“奉献绿色能源,缔造美好生活”的使命和成为最受尊敬的世界一流新能源公司的愿景,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聚焦绿色发展核心方向,加快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新打造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四新模式”。

二、做法

(一)创造“新”模式

1、坚持源头治理,创新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模式。天能始终把“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抢抓行业环保整治契机,从生态设计源头抓起,积极推进对废水、废气、固废的污染防控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质量和环保在线测量、监控、信息化传输等新技术应用,探索创新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模式,以源头预防实现废物减量化,以过程监管实现废物资源化,以末端治理实现废物排放最小化,将“三废”消灭在工艺流程之中,有效促进“末端治理”向“全过程防控”转变,实现了节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生产。通过积极建设绿色产品、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和绿色供应链,全力打造清洁、绿色、低碳型的绿色生产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增长。

2、融合产业生态,创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发挥“链主型”企业主导作用,牵头制定、实施绿色供应商标准,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力打造集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天能智能云管理”信息平台,并自主研发行业设备云平台,实现生产基地与设备供应商互联协同,将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协同全面优化,实现电子商务与实体店面线上线下的供应和信息链条的融合共通,实现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回收全过程绿色低碳管理模式和标准,大幅提升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强势资源,创新推出“B2B2C电动车行业垂直电商平台+O2O”的运营模式,促进了电动车行业由品牌、产品、消费者、门店、供应商等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向平台、系统、生态圈的竞争转变。并以供应链金融解决解决产业链资金难题,通过动产质押和预付款等手段,为经销商、采购商和贸易商解决融资问题,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年均为2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解决资金超1亿元。

3、聚集数字改革,创新“两网一云”重构商业模式。立足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系统方案解决商”的战略目标,全面启动数字化建设,初步构建了“两网一云”。主要推进企业信息化网和工业互联网端口连接,打破传统数据孤岛,实现了企业内部数据自由流通,共同支撑“云上天能”。如天能在全球3000多家门店销售数据可实现“秒结”,并汇总到营销大数据平台。“两网一云”促进了企业系统性变革,实现了生产模式、营销模式、财务管理模式等重构,推动企业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型。

(二)应用“新”技术

1、综合集成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天能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对工艺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对产品产出进行数字化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监控,实现了人机互联共通、过程智能控制。引进、研发和集成国际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锂电生产线,建立面向订单生产的多层次、全方位、全流程高效智能制造体系,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同时,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高速采集、传输和储存,打造绿色智造工厂标杆,荣获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单位称号。

2、加快研发应用新一代智能产品。创新云电池等IT技术与传统电池相融合的新产品,开发智能型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全面掌握电池运行性能指数,更好地指导用户合理使用产品,提高了产品利用效率,延长了产品使用周期。在叉车电池上安装物联网模块,实时收集和分析电流、电压、温度、轨迹、使用频率等核心指标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报警情况,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3、创新推出应用新一代智能场景。对储能电站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建设管理监控平台,实现数据存储、实时监控、自动报警。同时,结合电价政策,基于天气状况、运行数据、储能容量等实际情况,为用户分析电站收益,并指导其科学高效运营电站项目,为智慧工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天能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布局“新”产业

1、深耕锂电新能源产业。从2007年,天能就布局锂电投资,研发锂电产品2012年天能锂电出口欧洲市场,成为全国首家通过BASTO认证企业。2014年公司的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上市,同时天能锂电二期项目投产,总产能达到3GWh。2016年天能锂电三期项目投产并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智能化工厂”。2018年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占国内市场份额8%左右,其中电动自行车占有率为32%左右。2019年11月,在习近平主席和法国马克龙总统的共同见证下,天能集团和法国最大企业(全球500强第20位)道达尔(Total)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销售全球最先进锂电。这进一步加快了天能锂电发展的步伐,2020、2021年,天能继投入100多亿,在湖州长兴、湖州南太湖建立现代化锂电智能工厂。

2、进军智慧储能产业。大力实施智慧工程,对储能电站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建设管理监控平台,实现数据存储、实时监控、自动报警。结合电价政策,基于天气状况、运行数据、储能容量等实际情况,为用户分析电站收益,并指导其科学高效运营电站项目,为智慧工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动储能系统向智慧型变革,依托“云-管-边-端”的信息通信全产业链体系,构建从数据感知、边缘处理到智慧应用的综合能源数字服务平台,为客户量身打造风电+智慧储能、光伏+智慧储能的一体化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3、攻坚氢燃料电池产业。天能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发展,大力引进日、美等海内外顶尖人才及尖端核心技术,组建研发团队及专项研发小组,成立专门的实验、检测基地。最新研发的T60-C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顺利通过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强检。该燃料电池系统可应用于公交车、物流车等,其研发得到了浙江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的支持,并采用了天能氢能源公司自研的TN-Stack-C-02-35燃料电池电堆。该项目被列为浙江省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择优委托项目,并获评2020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品奖。

4、发展废旧电池循环产业。天能将产业链向上延伸,率先在浙江、河南和安徽等地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全球最先进的全自动设备、技术和工艺,打造蓄电池行业集“回收—冶炼—再生产”为一体的闭环式绿色产业链,依托全国布控1637条物流干线、3000余个经销商渠道及40多万个营销网点,逐步形成废旧电池分散回收、集中处置、无害化再生利用的闭环式循环生态圈。目前,年处理废旧电池100万吨以上,铅、塑料回收再利用率均达到99%以上,与原生铅冶炼相比,每生产1吨再生铅能耗减少了70%-75%,节水208吨,固废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98.7吨和0.66吨,各项指标均达或超过国家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和排放标准要求。同时,天能已经开展了对锂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布局。天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被评为国家首批绿色制造系统项目、国家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首批全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再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浙江湖州召开,把天能集团确定为唯一的工业企业生态文明考察点,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赞赏。

(四)注入“新”动力

1、打造天能特色的人才高地。创新形式,强化对人才招引、培育等投入,通过“全球引智,高端引才”,先后与6名院士及其研发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并积极引进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名省“千人计划”专家,2个省领军型创新团队,以及11名南太湖精英和特支人才,3名省151人才,12名市1112人才等,建立了一支高精尖人才专家智囊团,为天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全力打造以“天能工匠”为主要品牌的技能人才队伍,目前,已拥有硕博士技术研发人才1000余人,各类技能人才8000余人,建立了600多个技术攻关小组和500多个技能标兵岗位。

2、打造天能特色的研发体系。近年来,天能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着眼于核心技术,规划建设研究院,全力构建“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向往一代”的研发体系;整合全球研发资源,依托行业首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高层次科研平台,先后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大BMS、PACK等重点、难点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抢占了行业技术制高点。

3、打造天能特色的创新成果。天能依托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平台,积极引进美日韩等国高精尖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战略合,打造了一支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主导参与制订、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余项,开发国家和省级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150余项,荣获国家专利3000余项,其中多项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近五年来,累计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项目近10项、省部级重大项目10余项、市县级重大项目20余项。

三、效果

(一)经济效益持续增长。2015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变革转型,一直保持快速稳健的增长势头,连续多年实现了销售、利税、利润等同比增长30%以上的业绩,实现了行业内唯一一家“A+H”的双上市公司,产值已超16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39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0位,中国轻工业电池行业十强第1位,浙江百强民营企业第5位,并蝉联湖州市金象企业和纳税大户首位。

(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近年来,我们通过持续开展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变革实践,使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生产周期缩短35%以上、人工成本节省50%以上。虽然集团员工总数没有增加(一直稳定在2万3人左右),但产能大幅提高,人效提升了5倍。

(三)发展质量稳步迈进。五年来,我们累计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项目近10项、省部级重大项目10余项、市县级重大项目20余项;荣获省政府质量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电池行业首批、新能源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四)绿色名片更加响亮。天能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6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16项、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3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绿色增长型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11家、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全国循环经济技术中心、国家质量标杆企业、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等重大绿色、低碳、智能荣誉。董事长张天任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五)社会效益不断放大。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变革转型,走在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发展前列,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有效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持续引领经济社会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主办单位:《中国企业家》杂志社